「你们中间谁没有罪,先向她投石罢!」(若 8:7)


I. 要义


既然百姓都拥护耶稣,而大司祭的差役又抗命不逮捕耶稣,法利塞人祗有怒火中烧,却无能为力,因为他们孤掌难鸣,又怕惹起暴动。如此以来,耶稣可以自由自在地居留耶京继续讲道了。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受难的时刻还没有到,谁也不能提前加害于他的;时刻到了,他会自动交付自己,所以目前他的敌人对他完全是束手无策的。可是他们却不死心,竟再接再励制造借口来控告和谋害耶稣。毒计之一便是将一个犯奸淫的妇人拉到耶稣跟前,看他如何将罪妇来发落。


II. 经文 (若8:1-11)那时候,耶稣上了橄榄山。清晨,他又来到圣殿;众百姓都来到他面前;他便坐下教训他们。那时,经师和法利塞人,带来了一个犯奸淫时,被捉住的妇人,叫她站在中间,便向耶稣说:「师父!这妇人是正在犯奸淫时,被捉住的。在法律上,梅瑟命令我们,该用石头砸死这样的妇人;可是,你说什么呢?」他们说这话,是要试探耶稣,好能控告他。


耶稣却弯下身,用指头在地上画字。因为他们不断地追问,耶稣便站起身来,向他们说:「你们中间谁没有罪,先向她投石吧!」耶稣又弯下身,在地上写字。他们一听这话,就从年老的开始,到年幼的,一个一个地都溜走了,只留下耶稣一人,和站在那里的妇人。耶稣于是站起身来,向那妇人说:「妇人!他们在那里呢?没有人定你的罪吗?」那妇人说:「主!没有人。」耶稣向那妇人说:「我也不定你的罪;去吧!从今以后,不要再犯罪了!​​」


III. 释义


若望福音所记载的这一段圣经,可算是全福音中,最为感动人心的事迹之一。虽然学者们仍在争论,这是否是出于若望手笔的记录,但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,因为那祗是学术性的争辩,与本节福音的正经性和启示性无关。


「上了橄榄山」,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之东,是耶稣常去的地方,以便在那个清静的地方过夜和祈祷。此山亦曾音译作「阿里瓦山」,位于耶京东南。耶京与阿里瓦山之间即是克德龙谷。此山高818公尺,比耶京略高,由山顶可俯瞰耶路撒冷全城。因全山满是橄榄树而得名,有三座山头,相传南边的一座就是耶稣升天的地方。如今山上仍有突尔村,天主教所盖的厄肋敖纳大堂,是纪念耶稣教授天主经的地方。山之东麓祗需数分钟的路程,就是贝特法革村,其西麓有耶稣哭耶京的地方(路19:40-44)。革责玛尼山园,是耶稣经常夜间祈祷的地方,也是耶稣被捕之地。总之在耶京附近的这座山上,不少地方与圣经有密切的关系,更是日后信友们所朝拜瞻仰的圣地。


第二天清晨耶稣继续在圣殿庭院内给群众公开地讲道。就在这时素与耶稣为难的法利塞人,带来了一个正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女,要求耶稣按照梅瑟的法律定她的死罪。本来罪妇是咎由自取,罪有应得的;可是法利塞人的毒计,就在于如果耶稣真的定她的死罪,则他将失去人心,因为百姓向来认为他是以慈悲为怀的好人,如今他竟出命杀人,那岂不使他们大失所望?另一方面他也将要招惹罗马人的愤怒,因为犹太人已没有权力再来定人的死罪,生杀之权已操在罗马帝国人士之手。但是如果耶稣出于慈悲之心,不忍定妇人的死罪,那末,法利塞人将控告耶稣破坏梅瑟法律。这个恶毒的计谋,实在令人害怕,使耶稣完全进退失据。


耶稣却不慌不忙地弯下身去在地上写字,似乎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,不愿干涉这件另有阴谋的诉讼事件。耶稣写完字,便立起身来说:「你们中间谁没有罪,先向她投石吧!」这句话对那些伪善欺人的法利塞人说来,就如一个晴天霹雳,使他们顿时手足失措,不知如何是好,祗有一个个地,低头含羞地走了。


耶稣在地上写了什么?经上没有记载,但不外是那些伪善的法利塞人隐秘的罪过。耶稣对于那含羞可怜的罪妇没有定罪,却十分和蔼地打发她平安地走了。


IV. 默想


这篇福音在教导我们,要小心谨慎,不要随便批评人,判断人,因为多次我们就如那些法利塞人一样,不看看自己本身的处境,不细察一下自己浑身的罪恶,而妄自对他人乱加判断,并且自己越是不堪当的罪人,越是对他人严格地加以苛求。事实上也不需要耶稣来亲自指出我们的罪过,祗要我们坦白诚实地听一下我们良心的呼声,便可以明了我们心灵的处境。如果我们真正坦白地认清自己的话,我们将不敢再来对他人乱加批评了。


V. 默祷


主,「我得罪了你,惟独得罪了你,因为我作了你视为恶的事」(咏51:6)。


取材自韩承良所著《周年福音默想》